城事

让名城大同有历史有文化

连日来,代表们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工程纷纷建言献策。做好“老”文章,放大名城效应,是大家的共识。代表们饱含深情的发言,让人们对大同历史文化名城重放异彩充满期待。
打造大同“皇城气象”
耿彦波代表说,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基础是平城文化,平城文化的核心是皇城文化。打造皇城文化就要充分发掘代表皇城文化的文化元素。在未来的发展中,名城保护工程应该依托丰富的历史遗存,以平城文化为核心,融入大量北魏皇城的元素,打造大同“皇城气象”。像今年要完成的华严寺、善化寺、清真寺、纯阳宫、文庙、关帝庙、帝君庙、法华寺等八大寺庙全部是历史文化的遗存,一定要围绕平城文化这一核心,将老文化做好。他说,在城市棚户区基础上开展的名城保护复兴,实际上也是在复兴古城文化。
城区代表团的代表对名城保护复兴有了新的认识。费勇代表说,自己作为一个老大同人,现在从经营大同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这个城市及其文化、历史和区位价值。他说,大同许多文化遗存具有惟一性和不可替代性,要注重挖掘整个古城文化的历史积淀,以此为依托做好文化旅游大文章。
企业发挥平台作用
苏裕田代表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企业要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在开发旅游产品、拓宽历史文化内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打造像剪纸、雕塑等知名品牌,同时注重利用好的机制吸引这方面的人才在大同生根发芽。对此,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结合旧城改造可以在大西街设置文化旅游产品展示中心,通过产品的展示树立品牌,带动文化形象升级。
李晓红代表建议,结合大同古城保护和新城建设,在古城规划建设“文化明珠园”,关注北魏历史、北魏文化,创造浓郁、古朴的文化氛围,把修复的大同打造成“塞上明珠”;与此相对应,在御东新区建设一个“文化创业园”,以现代传媒文化、演出大型歌舞剧等时尚文化为主题,吸引更多人才、技术、资金对大同文化进行大开发、大创新,从而形成大同“一轴双城”、“一轴双园”的独特魅力。
一些代表认为,打造大同历史文化,一定要注重艺术家与企业家的对接,提升文化质量,拓展历史文化传播。
培育先进市民文化
徐润福代表说,让历史文化名城重放异彩离不开培育先进市民文化,而培育先进市民文化,不妨从校园抓起。通过对大同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整理,编撰成有关教材,以中小学校校本课程的形式在学生中间广泛宣传,从而普及大同历史文化知识。历史文化知识在启迪他们心灵的同时,也会让他们自觉地融入到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中,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大的历史文化保护观。
王永生代表建议编纂一本大同文明手册,打造一张大同的历史名城名片。这张名片主要包括大同的辉煌历史和现代成就,旅游景点的由来、历史、背景等,将此作为地方市民教材,免费发放到广大市民手中,让所有的市民充分了解、熟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增强大同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自觉地加入到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中。(本报记者 邸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