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登上了《时代》,用微笑感染了世界,他们是来自中国的工人。
虽然出名来得这么意外,但他们的心态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昨日,记者前往深圳采访这些人的故事。肖红霞的儿子对记者说,“把我妈妈拍得好看点。网上的那些照片(《时代》周刊)不好看,把妈妈拍得很难看(很严肃)。”
本报记者龚芳柳 深圳报道
肖红霞、彭春霞、黄冬艳、……这群来自深圳的普通工人成为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中国工人的代表,一夜之间,他们的笑容传遍了世界。她们都是来自深圳一家企业。她们都来自湖南邵阳。昨日,记者前往深圳,倾听她们的故事。
为人稳重,是工友信任的“老大”
昨日,记者前往深圳找到了登上《时代》的“中国工人”代表之一肖红霞,说起突如其来的“好事”,她皱起了眉头,“出名有点烦,电话被打爆,还影响工作。”
昨日晚上11时许,记者赶到深圳宝安区龙华镇石观工业区,在一小区出租屋见到了肖红霞。肖红霞,31岁,车间主管,湖南邵阳市洞口县人。在《时代》周刊刊出的4名中国女工的介绍中,肖红霞被排在第一位。说来也巧,无论是生活或工作中,肖红霞也是大家公认的“老大”。工友们说,她是车间里的主管,职务高,生活阅历丰富,办事牢靠。
说起第一份工资她哭了
肖红霞告诉记者,17岁那年她初中毕业,她和堂姐南下到广东打工。起初,她跟堂姐在饶平一家相框厂做工,每月800元工资。
回想起拿到第一份工资,肖红霞眼眶有点湿润,她说出来打工,挣点钱,给弟弟上学,“打工第一个月,拿到550元,留下50元,其余的钱都全部寄给了家里,补贴弟弟上学。”
在这个厂,肖红霞干了一年多,为了赚得更多,也为了让老家的父母过得更好,肖红霞辞职后只身一人来到深圳,先是在一家纸品厂工作,活不但累,赚的还没有在饶平多。她曾多次想回老家,但转念一想,既然来了就要干出一个样子来,就坚持了下来。不过,很快她又换了收入稍微高一点的一家电子厂。
一身正装,戴着一副眼镜,肖红霞说她已经习惯了这身打扮。出租屋是三室一厅的,是肖红霞夫妇和另外一个老乡合租的,每个月六七百元。
“又要拍照呀,把我妈妈拍得好看点。”在记者采访时,一个小男孩从门外冲了进来。肖红霞说这是他儿子鹏鹏,六岁了。鹏鹏说,网上的那些照片(《时代》周刊)不好看,把妈妈拍得很难看(很严肃)。说着,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
电话被打爆了,影响到工作
登上《时代》,肖红霞说是上网时,突然从弹出来的网页知道的。上面还有一张她和同事的照片。而对于这消息,肖红霞没有兴奋,而是很平淡地说,“没啥呀,和我们一样打工的人很多,我们很普通。”
“电话被打爆了。”肖红霞说起出名后,这是她感触最深的,“开始几天是媒体,后面就有同事、朋友电话轰炸。”而就在记者采访时,她还不断接到电话,多是媒体的,有北京的,也有广州的,还有四川等地的。
对于突如其来的好事,肖红霞也表示有点受宠若惊,甚至有点烦,“电话多了,影响工作。”她还多次表示,和他们一样的打工妹打工仔太多了。
最大的愿望是今年回家过年
从1994年到现在,肖红霞先后在14家工厂打过工,5年前进入莱依迪光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工作时间也是最长的。“我们厂是生产节能灯的,我来现在这个厂还是我以前厂里 的主管把我挖来的,因为我做节能灯工种已经很多年了,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我都能胜任,来了这里以后,公司还提拔我做生产主管,管理着20多个人,每周日还能休息。”肖红霞高兴地说。
1998年回家过春节时,肖红霞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张治儒。2000年结婚后,丈夫张治儒也来到深圳打工,目前他们有一个6岁的儿子,一家人十分幸福。
“我们有8年没有回家过年了。”说起家,肖红霞说心里很难受。原因是,回家开销大,车票紧,此外还可以利用春节期间再找点别的事情做,再多挣点钱。但对于今年春节,肖红霞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和父母一起过春节。
说起被《时代》周刊记者采访,肖红霞表示那纯粹是一个意外。
肖红霞说,上个月她老公的一个朋友称美国一家杂志想让他帮忙找几个工人进行采访,没说具体采访内容。11月15日是周日,肖红霞就约了厂里关系较好的6个工友,如约来到公司对面的一家四星级宾馆接受采访。
来了三男一女,带头的是一个美国人,他是美国《时代》周刊的文字记者,中文名叫王霜舟,女的是助理兼翻译,其他两名中国人则负责摄影。王霜舟问了她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后,摄影师便开始给他们拍照。“他们用的相机看起来很古老,不能当场看图像,拍了很多次,我们的姿势也是按照他们的要求摆设。采访一直持续到中午,大概用了4个小时。 ”自始至终,他们都不知道《时代》周刊拍这组照片是干什么用的,他们觉得,只是帮朋友一个忙。
直到前几天,有朋友告诉他们,他们上了美国《时代》周刊,才弄明白那个美国人拍那么多照片的目的。一夜之间成了“名人”,对于他们而言,刚开始还有些不知所措,然而生活并没有变化,很快,他们就平静下来。
黄冬艳是4个人中最迟得知自己上《时代》的。在4个女工的合影中,黄冬艳是梳着一头马尾辫、向右侧着身子坐在3个人的中间,为何只有她坐着拍照,黄冬艳笑着说,可能是自己在7个人中间属于年龄最大的,身边的3个姐妹都很尊重自己才让她坐着。
“你们公司会不会因为这事给你加工资呀?”在采访时,记者开玩笑地分别问了这几人。而得到的答案却是相同的一致“还真的没有想过。”她们都表示,只要把自己手中的事情做好,就是最好的。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中国工人登上时代周刊续:没想过因此加工资https://www.sxdt.com.cn/show-10-13607-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春风送暖,清明将至。在这个慎终追远、缅怀先祖的时节,为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文明新风、倡导移风易俗,大同市民政局发出倡议:安全稳妥祭祀倡导无明火祭...更多
2025-04-02 17:51:00
-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
2月17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已超过票房120 51亿的《狮子王》,冲进全球影史票房前10!更多
2025-02-17 16:55:26
-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 55%!春节假期 云冈石窟景区非遗游持续火出圈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到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再次成为各旅游预订平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携程平台发布...更多
2025-02-17 16:34:23
-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研究院拟开展第1、2窟洞窟考古调查工作。为保证游客与文物安全,经研究决定,于2月11日起对第1、2窟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待工作完成后恢复开放。更多
2025-02-17 16:33:34
-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经企业申报、商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第二批“大同老字号”认定出炉,我市6家企业的字号(商标)榜上有名。更多
2025-02-17 16:31:21
-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在深圳...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3日,由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更多
2024-12-21 08:41:10
-
重启!云冈石窟第6窟和第12窟重新对外开放!
从云冈研究院传来消息,云冈石窟第6窟、第12窟在经过精心维护和修缮后,于12月16日重新对外开放。更多
2024-12-21 08:31:42
-
购在大同!让游客把大同美好记忆带回家
漫步大同古城,古老的街巷展现出现代生活与历史文韵碰撞出的新火花,让游客欣然感受老街的潮流新玩法。陈醋店的招牌产品是老...更多
2024-12-05 10:54:49
-
活动预告 | 致敬一座城——回望百年 光影留存...
此次阅读分享活动,刘晋川老师将根据时间脉络,以大同城墙老照片为切入点,讲述近百年来大同城墙的沧桑巨变,通过其拍摄的影...更多
2024-12-05 10:48:23
-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更多
2024-06-25 1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