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频道 城事 国家文物局关于2018年度拟提名云冈石窟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2018年度拟提名云冈石窟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的通知

 2018-01-25 10:36:22  来源:新大同  编辑:同小新  关注热度: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7〕44号)要求,我局拟提名《云冈石窟保护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现予公示,公示期为2018年1月15日至1月21日(7天)。提名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应在本单位进行公示。
  
  在公示期内,如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布的内容持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国家文物局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以便于核实查证。单位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本人真实姓名,我局对异议人身份和反映情况予以保密。非书面异议、匿名异议和公示期之外的逾期异议不予受理。
  
  联 系 人:孔祥芝
  
  联系电话:010-56792016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83号
  
  邮政编码:100009
  
  国家文物局
  
  2018年1月15日
  
  《云冈石窟保护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
  
  云冈石窟保护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二、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为例,针对我国砂岩类石窟长期存在的水害、岩体失稳、风化残损及污染等共性关键问题,通过20多年的技术研发与联合攻关,应用多学科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对石窟雕刻病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云冈石窟石雕风化机理;形成了砂岩类石窟检测、监测、评估及重点病害治理的关键技术、材料和设备成果;建立了较为完善系统的砂岩类石窟保护技术体系与工作方法体系,制订了石窟寺病害调查及评估等系列规范,解决了长期以来砂岩类石窟面临的诸多保护难题,为我国砂岩类石窟寺保护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同时,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队伍,促进了砖石质文物保护和石窟寺保护技术等两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运行和组建,培养了一批石窟保护的优秀人才,奠定了我国砂岩类石窟保护的技术基础,提升了我国砂岩类石质文物保护的整体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成果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乐山大佛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多项石窟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有效保护了我国价值极高的石窟类文化遗产,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按照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提名要求,该项目符合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提名要求,完成人和完成单位资格有效,我局承诺履行提名单位的全部职责,遵守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相关规定和评审纪律,协助异议处理,并承诺尊重和接受最终评审结果。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石窟寺(简称“石窟”)是文化遗产中独特的一类石质文物,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该类石质文物多位于亚洲地区,而我国石窟寺的数量又占亚洲地区的一半,主要分布于古丝绸之路沿线、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由于长期遭受风、水、盐和空气污染等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石窟普遍存在着水害、污染、洞窟岩体失稳以及石雕风化等严重问题,而世界范围内又缺乏对类似的大型石窟寺的保护理论、技术、装备等,使得石窟寺的保护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在我国众多的石窟中,以云冈石窟、大足石刻等世界文化遗产为代表的砂岩类石窟占60%以上。自1995年以来,项目组以我国典型的砂岩类石窟云冈石窟为例,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物局科研项目等的持续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针对云冈石窟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揭示了石雕风化的机理,研发了系列石窟保护技术,研制了石窟保护专用装备与材料。项目研究成果不仅对云冈石窟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在多项国家重大文物保护工程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创新点如下:
  
  1、对石窟病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云冈石窟石雕风化机理。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揭示了水与石窟雕刻的作用机理;系统研究了云冈地区主要污染物粉尘和二氧化硫对砂岩石窟雕刻的影响,阐明了环境污染对石质文物的腐蚀机理,为109国道云冈段改线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云冈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奠定了基础。
  
  2、针对石窟雕刻存在的问题,研发了系列石窟保护技术。研发了石窟周边整体环境中水分来源的综合探查技术、石窟岩体稳定性监测系统、危岩体综合治理技术、石窟雕刻表面污染物清除的评估方法和相关技术,提升了我国砂岩类石窟保护的整体技术水平。
  
  3、针对石窟保护的特殊要求,研制出石窟保护专用装备与材料。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岩石表面凝结水水量测量装置,一套文物保护工程专用粉尘疏导装置,一套具有波长可调、视频监测、满足石窟现场使用的石质文物激光清洗专用设备。研发出一种抗有害可溶盐侵蚀的用于危岩体裂隙注浆的矿物聚合物新型材料,有效缓解了盐类析出造成的石窟文物的二次破坏问题。
  
  研究成果授权技术专利14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发表论文89篇,出版专著3部,编制行业技术标准3项,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6人,硕士20人,促进了砖石质文物以及石窟保护技术方面2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运行和组建,获省部级奖励5项。研发成果授权5家具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或施工一级资质的单位,应用于甘肃、新疆、河南、四川、山西等地35项石窟保护工程,有效地为砂岩类石窟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国内外砂岩类石质文物的保护提供了技术借鉴。
  
  四、客观评价
  
  1、验收和鉴定意见
  
  (1)王思敬院士、顾金才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在“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成果验收时,一致认为该项目针对不可移动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应用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了水探测及评估、岩体稳定性评估、危岩体加固治理技术、表面污染物清洗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完善了不可移动石质文物保护程序;形成了一批石质文物检测、监测、评估及重点病害治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保护新材料及实施工艺;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窟岩体表面凝结水定量测量装置、文物激光清洗设备、新型钻孔粉尘疏导装置等。相关成果在国家重大文物保护工程中进行了推广应用,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取得了很好效果。
  
  (2)王思敬院士、顾金才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在“石窟水分来源综合探查技术研究”成果验收时认为:该研究系统揭示了云冈石窟水分来源、石窟山体水汽循环转化规律、水盐运移规律等复杂问题,在石窟水分监测与控制技术方面提出了系统解决方案,研制了新装置,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为我国石窟中水分来源探查与控制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
  
  (3)王思敬院士、顾金才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在“石窟岩体结构稳定性分析评价系统研究”成果验收时认为:该研究从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论及预测四个方面形成石窟岩体稳定性分析评价系统具有创新性,对全国石窟岩体稳定性分析评估及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4)王思敬院士、顾金才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在“石窟危岩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成果验收时认为:该研究以石窟文物保护需求为导向,自主研发锚固施工粉尘监控新装置、无机矿物聚合物裂隙灌浆加固材料等成果具有创新性,同时改进石窟岩体锚固设计方法、完善具有施工影响因素动态监控性能的施工工艺,对同类石窟保护工程有借鉴作用。
  
  (5)王思敬院士、顾金才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在“石窟文物表面有害污物清除技术研究”成果验收时认为:该研究运用化学、物理、激光等清除技术,形成了石窟表面有害污物清除的技术体系。在激光清洗设备、污染物影响评价、有害污物清除技术流程和清除综合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其成果已在云冈石窟等保护中成功应用,效果良好,为石窟文物表面有害污物的清除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对其它质地文物有害污物清除也具有借鉴作用。
  
  (6)“石窟水分来源综合探查技术研究”项目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技术上有多项创新,提升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水源探测技术水平,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国内评价
  
  (1)著名岩土文物保护专家黄克忠先生在参加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验收会议后,在《中国文物报》2012年10月5日6版上发表的学术评论“研究是文物保护工程的重要支撑”中认为,该项目产生的研究成果对云冈石窟的保护维修工程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对文物保护工程具有明显的促进、发展作用。
  
  (2)著名岩土文物保护专家黄克忠先生在2017年出版的《心系石窟》论文集中,认为黄继忠博士在云冈石窟保护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可以为后续石窟保护科技工作者提供借鉴,少走弯路。
  
  3、获奖与评选
  
  (1)以云冈石窟保护技术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文物局2005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二等奖1项,2009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二等奖1项,2007年、2015年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2016年“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1项。
  
  (2)依托技术成果实施的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抢险加固一期工程”被评选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文物保护工程”,实施的“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二期保护工程”荣获了“首届(2013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
  
  (3)依托研究成果,主要完成人王逢睿于2014年入选国家文物局首批“文物保护科技优秀青年研究计划”,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科技领域首批十三位优秀青年之一。
  
  (4)2016年,依托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了我国以石窟寺保护技术集成与推广为主要方向的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4、重要成果应用
  
  (1)在开展了大量保护研究工作基础上,特别是109国道云冈段改线后,云冈石窟的保护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目前,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35项石窟类文物保护工程中,涵盖了山西、甘肃、新疆、陕西、四川、贵州等多个省份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等级别的石窟类文物,为这些珍贵石窟文物的科学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五、推广应用情况
  
  云冈石窟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已形成的针对我国砂岩类石窟文物的石窟水分来源探查技术、石窟岩体结构稳定性分析评价技术、石窟危岩体治理技术和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清除技术等系列研究成果与成套技术已应用于山西、甘肃、新疆、四川、重庆等省(自治区)的35项石窟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中,并已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辽宁有色基础工程公司、甘肃中铁建设工程公司等5家具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或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的单位使用。应用情况见下表: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sxdt.com.cn/show-9-15666-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是他在大同居住的第三个年头,宜居的气候和厚重的文化,让他决定...更多

2024-06-25 11:16:21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协创作基地挂牌仪式在灵丘举行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

5月30日,大同市作家协会、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灵丘县文联、灵丘县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会员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灵丘博物馆、黑龙河村民俗博物馆、北洋小学、水乡小院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更多

2024-06-02 18:04:50
活动预告 ▎“4•23世界读书日”诵读展演活动

活动预告 ▎“4•23世界读书日”诵读展演活动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市民读者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素养,推进书香大同的建设,打造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新名片,特举办浸润书香 ...更多

2024-04-22 19:05:52
大同的九龙奋月铜火锅曾经为国礼,你造吗?

大同的九龙奋月铜火锅曾经为国礼,你造吗?

  九条飞龙栩栩如生在一片金色的云光里盘旋,祥云环绕在周身上下,龙首昂扬抬头望月,龙身摆动连续相随,此情此景,让人不由惊叹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些巧夺天...更多

2016-07-04 09:56:00

大同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文旅融合精品项目

非遗手工、汉服租赁、个人艺术、木制马车……走进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一个个富有历史气息的文化符号扑面而来。更多

2024-04-11 11:08:39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更多

2024-03-07 23:24:11

杨俊芳 | 《夜幕将至》:纠结的乡愁与现代文明...

在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包揽“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迷影选择荣誉”“桐叶荣誉”三项殊荣的电影《夜幕将至》已定档于1月12日...更多

2024-01-05 11:58:58

文化大同的美丽图景—《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堪称是现象级的,媒体将其称为“大同文化宝典”;文史学者要进认为,《古都·大同文化...更多

2024-01-05 11:56:16

《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正式发布

历史的回响,千年的印记。17日上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大同知名文化人士崔银主编的《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首...更多

2023-12-19 20:37:18

活动预告丨12月2日平城讲坛:《梦里穿行 情铸诗...

讲座主题《梦里穿行 情铸诗心》一个梦境,点燃了诗的灵魂。心的悸动,跳跃成《溪月清吟》,情的驿动,凝固在字里行间。真诚...更多

2023-11-30 17: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