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肖像——忻东旺艺术作品展”在大同市美术馆开幕

 2021-09-15 08:51:36  来源:头号书虫  编辑:同小新  关注热度:

忻东旺记录了一个巨变的时代——他不只是用艺术家的视角和语言,还兼具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的眼光,记录当代心灵史,绘就一幅幅时代的肖像。

忻东旺是一位出生于河北、成长于山西的艺术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而艰辛,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从一个民间画师逐步成长为清华大学的教授、我国当代新写实油画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人生可以说是从大同启航的。1988年,忻东旺毕业于晋中师专艺术系,分配到大同雁北幼师任教,代表作品《诚城》《明天·多云转晴》《客》都取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大同,他也由此成为引人注目的艺术新星。直到1999年赴天津美院任教,在大同生活的十年里,他成家立业、潜心创作,结出了丰硕的艺术果实。

于9月1日在大同市美术馆开幕的“时代肖像——忻东旺艺术作品展”,展出了艺术家的近40幅作品,是这位艺术游子继2018年于山西博物院“回乡——忻东旺的艺术人生”展之后的又一次归乡之旅,拥抱故土文化的精神源流。

山西这块肥沃的文化土壤,孕育了忻东旺的艺术萌芽,滋养了他的艺术语言。忻东旺画中的团块与线条,可以在云冈石窟的传统雕塑与壁画中找到出处,从这个意义上看,山西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正是相随于忻东旺艺术生命中的文化DNA。忻东旺从古代塑像、壁画中体会到的“立象以达意”的“意象”造型手法, 他独特的艺术语言融合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民间与学院,使由西方舶来的油画具有了一种民族品格。因此, 这次归乡,也可以理解为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故乡。

忻东旺作为艺术家的犀利目光,使他能在转瞬间把握到对象的内在精神特征。 他从人物的每个细节——微张的嘴唇、掀动的鼻翼、甚至是被脚撑歪的鞋子中找到直达心灵的渠道。没有一张脸不让我们感受到其生活印迹和内在性格,没有一个形象不让我们领略到朴实外表下所闪烁出的热望与期冀。 他的卓越技巧使他笔下的人物具有一种让人难以言说的穿透力和过目难忘的震撼力量。即便我们不做任何释读,也无法阻止这批庞大的“时代肖像”折射出更宏大的时代图景。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为中国油画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精彩与感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现场照片)

大同市作为忻东旺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这次能够以忻东旺的艺术作品做大同市美术馆的开馆展,是对艺术家的致敬,旨在借此搭建多元化艺术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提升本土创作水平和文化品位。

-

展览时间

2021年9月1日 – 2021年10月31日

-

展览地点

大同市美术馆2号厅

-

策 展 人:彭锋

学术主持:杭侃

展览顾问:杨玲

助理策展:高射

展览设计:大同闹腾文化

主办单位: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

-

忻东旺

1963-201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1995 《诚 城》 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 银奖

1997 《适度兴奋》 获“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奖

1999 《远亲》 获“第九届全国美展” 铜奖

2001 《武装》 获“建党八十周年”优秀作品奖

2004 《早点》 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

2005-2006《村民列传-忻东旺油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举办

2013 《相由心生-忻东旺艺术作品展》在中国油画院和清华美院美术馆举办

2014 获2014ACC艺术中国特别贡献大奖

2018《回乡-忻东旺的艺术人生》在山西博物院举办

2018《一个天才的心相-忻东旺艺术作品展》在清华艺术博物馆举办

2021《时代肖像——忻东旺艺术作品展》在大同市美术馆举办

忻东旺是一位极具天赋的油画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深邃的思想家。他的天赋体现在对形象的敏感、提炼和把握能力上,他的思想体现在对人、社会和绘画本身的思考上。

有了摄影技术之后,绘画被宣告死亡,但绘画的独特性也借此得以突显:一幅不管多么逼真的绘画,也不能在法庭上作证;但照片却可以,哪怕它有些模糊不清。

2005年8月在河北康保与作品《憧憬着的老段》原形在一起/2005年8月在河北康保创作《憧憬着的老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绘画从来就不是现实的再现,绘画既做不到对现实的再现,现实也无须绘画来再现。与摄影指向对象不同,绘画总是指回画家。绘画是画家的表达,表达他的观察、理解、想象、情感和思考。

《途》工作照

当八年前忻东旺将他的展览的学术主题确定为“相由心生”的时候,已经充分表达了他对绘画尤其是肖像画的理解。古代中国人早就认识到有形与神、形与气、形与意、形与理的区分,如果只是刻画人物的外形,而不能表达背后的绘画就不能感人,也达不到艺术的高度。尽管中国画家很早就有这方面的认识,但是要将外在的形与内在的神、气、意、理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人类绘画历史来看,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成功表达,差不多也是17世纪之后的事情。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确诞生了众多绘画巨匠,但他们都没能真正成功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说伦勃朗是个伟大的画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触及了微妙的内心世界。他对自我的反复描绘和剖析,终于让隐藏的内心世界跃然画上。尤其是他后期的自画像,将一个曾经风光而现前沧桑的老人的睿智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触目惊心。

《融冬》/《思绪》/《龙脉》/《庄严》工作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忻东旺的人物肖像也达到了这个高度。不过,忻东旺描绘的更多的不是自己,而是周遭的众生相。由此,他说的“相由心生”就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所画人物的外相与内心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所画人物的外相与画家的内心的关系。只有两个心灵“心心相印”,绘画形象才能跃然而出。因此,忻东旺对人物的准确刻画,不仅源于细致的观察,准确的表达,而且源于心灵的碰撞,源于感同身受。尽管忻东旺画的是众生相,但是由于其中不乏他的自我表现,我们也可以将它们视为他的准自画像。

《戒》工作照

《古风堂》工作照

由于存在表里不一的情况,心生之相很难为照相机所把捉。相比摄影,绘画的优势在于画家能够揭开所画对象表面伪装,直探所画对象内心的真实。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绘画尽管不如摄影那么逼真,但有可能比摄影更加真实,因为绘画能够发掘内在真实,尤其是心理真实。这种心理真实有时候连被画对象本人都无法察觉,或者不愿意正视,就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所揭示的那样。由于我们习惯表面的真实,当画家将内在的心理真实揭示出来之后,我们都不会相信是真的。就像柏拉图所讲的洞中人那样,当他们习惯于将影子当作真实之后,如果有一天走出洞穴,看见真相,反而误以为真相是假相。忻东旺通过他的肖像画,纪录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表现了他的真实感受和思考,画出了一个时代的肖像。

(作者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二平 80cm×65cm 布面油彩 2004

这是我家乡的堂弟二平,勤劳而安勉。阔别多年,自然有了些许陌生,当我们面对面坐下来画他时,那嘴角难以觉察的微笑是夹杂在腼腆中的新奇,稠密的头发像生长在肥沃的土地里般丰厚,浓黑的眉毛仿佛传达出一种固守的信念,而他锐利的目光则似乎想穿透我看到外面发生的一切。

融冬 160cm×130cm 布面油彩 2006

老贺喜酒,不顾穿戴,外面天已经很冷了,但他还是赤脚穿一双布片鞋,身着暖白色羽绒服,看上去很暖和,但老贺说里面装的是鸡毛。我顿时为他打了个寒颤,随即才觉得那脏了的暖白色布面下的凸凹不平,有的地方干脆薄薄的连鸡毛也空了。比起老贺,老陈穿得暖和的多,因为我毫不怀疑那光滑滑的鲜蓝色布面下填充的是鸡毛,再说老陈这发着亮光的羽绒服里还套了许多层衣服,但老陈的脸上却有散不尽的寒意,难道那柔软的亮光蓝里面不是鸭绒?但肯定不像是鸡毛。不管怎样反正他们身上基本上都是现代化的装束了。我本想捕捉些受城市影响较强地域农民的精神面貌,如期而至的却是这冬日的孤寂。

退休劳模 80cm×65cm 布面油彩 2007

这位大爷交叉的双臂是他不经意的习惯性动作,我感到在符合画面形式的同时又意味十足,而他的笑则令我彻底激动了。一方面我激动于这种笑包含着对他身世的淡定与乐观;另一方面我激动于这一笑让我脑海里闪现出汉俑般的朴真和憨俐。

朝阳 260cm×190cm 布面油彩 2013

朝阳总是令万物生机勃勃,驱走黑暗迎来光明。这无论如何也早已是定式的希望符号了。但多少人不得不被凌晨的闹钟惊醒,无可奈何地迎着曙光匆匆汇入地平线下滚滚的车流中。开车出门的人晚一分钟道路上的车队可能就会增加几公里,步行赶地铁的人晚一分钟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可能就会增稠几分pm2.5。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大都市,可这也是千万青年人追求梦想的大舞台。他们的梦很难在夜里做,白昼成为他们身心俱疲的“战场”。画中的青年便是一位“梦游”在京城的人。从他的神情中我解读到了险胜中的窘情,还有对成功的挑衅。早晨的阳光从他的脸庞掠过,温暖肤色的下面则覆盖着艰辛。

消夏 210cm×280cm 布面油彩 2009

栖聚在繁华都市边边角角中的“台球文化”对我已经感动好久了。说是感动,其实更像是心理上的一种不安,因为打台球的人看上去大都像“地痞”。我印象中大概上世纪自八十年代以来,风靡于全国各地街头巷尾的这一西方室内绅士运动便入乡随俗地成为城市边缘社会闲散人员的独享专利了。这些年来,我看到这场面基本上是只瞟一眼就赶紧躲开,所以也就从来不了解这一运动的乐趣何在,只是觉得和电视里看到西装革履的老外那种运筹帷幄之肃静气氛有天壤之别。如今我看到这一“高雅”娱乐活动竟然落到咱农民工的手里了,不免产生了一丝快慰之感。当然,打台球的人们看上去也并不全像农民工, 因为他们当中明明有穿着时髦的青年,有的小伙子还漂染了黄色头发,更有戴项链、耳环和纹身的壮汉,但从他们老实巴交的憨态中,尤其是见他们与刚刚从建筑工地归来的还没来得及脱掉工作服和安全帽的农民工融洽的说笑中可以断定,他们确是农民工,是下工之后洗去尘灰、换上了干净衣服出来休闲的农民工。

然而比台球更让我感动的是,不知什么时候旧书摊在路边空地也悄然兴起了。这是真正的感动,丝毫没有不安,但也没有令人鼓舞。看到他们从旧书刊中读出新奇的神色,我的感动迅速发酵,一种酸酸的感觉涌上心头⋯⋯

与打台球题材的“蓄谋已久”相比,旧书摊对我的触动属于偶然,偶然的让我兴奋不已。黄昏时分,我的照相机与我的心情一样似乎都感到沉甸甸的。

终于收集到了感人的素材,我活像储满了粮仓的农民一样踏实,但是如同粮仓里的粮食不能直接食用一样,照相机里的素材资料也不能直接变成画面。要把收集到的素材转变成为画面中的内容,我在素描稿上推敲了很长一段时间。选择素材中的人物依据是要感到“有戏”,这如同导演选择演员一样,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演戏。形象、姿态、表情等诸因素都需要考虑、琢磨,更为艰难的是要把素材中的人物和场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画多人物、大场面作品最重要的环节便是构图,构图既要有生动的人物动态和形象,又要有画面的节奏与结构关系,此时在我的脑海里既是宏大叙事式的构图,又有不甘落入俗套的挣扎。

我在画面中尽力减弱明暗光影和环境色这一客观视觉现象,以强调人物形象的朴素心理意味和东方艺术的审美情趣。人物的动态表现与心理的感应是我最大的兴趣点,其语境追求为油画质感与笔意力势的天工之妙。在万籁俱寂的绘画中生机涌动,是我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庄严 260cm×190cm 布面油彩 2012

“庄严”这词打我动笔开始就盘旋于脑际,我怀着庄严地心情画着庄严的老王。老王的庄严是发自对保安职业的理解,我的庄严是心里酸酸的,控制眼泪打转儿的那种。

老王庄严的神情中流露出几分惊惧,而我庄严的心绪却尤如丛林寻径。我努力穿透视觉表象感受表情中的潜在。我希望笔触的方向与节奏编织为捕获精神意趣的“天网”。

形象设计 100cm×80cm 2010 布面油彩

十六七岁的少年,来自四川,努力把自己打扮成很时尚前卫的样子,嘴里嚼着口香糖,一幅漫不经心的样子;自称是搞形象设计的。飘染的长发遮挡住一只眼睛。形够酷的!职业模式的背后很可能是小伙子茫然所失的心灵。

困倦的女孩 80cm×65cm 布面油彩 2010

大上午的,这位女孩刚坐一会儿就犯困,或许我们认为她是一个不称职的模特。当我问她为什么这么犯困时,她说:“起得太早了!”语气中有一丝抱怨,淡淡几个字却重重地跌落在我的心头。顿时她的倦容显得那么无辜,但这所有都敛收在她的淡定之中,淡定中又浮现出几分崇高之美。是啊!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承担着各自的生活压力,而压力却锻造着精神密度。艺术家应该具有如开采钻石的慧眼和能力,从繁杂平常的生活中开采出艺术的灵魂来。

悟 100cm×80cm 布面油彩 2011

康德,山西人,画画出身,开过西餐厅、画廊,古董收藏,闲时自己还画油画。总之生活中没离开过艺术。他开餐厅时,也总有画家在他那里吃饭。是美术圈里资深的熟人。我喜欢他的古董,他喜欢我的画,故有了给他画肖像的机缘。康德坐定后直担心我糟蹋了他的形象。不过总归还是有艺术素养的,要求我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好。我也拿他没当“外人”,尽力地捕捉着他的神态,有经历的人明明都摆在了脸上。但是表现出来并不是很容易,光靠眼睛不行,必须要凭心力才能感受得到,每一个笔触都来源于对人物微观表情的把握,都是通向人物精神理解的“译码”。

少年 100cm×80cm 2012 布面油彩

家乡县城职业中学的孩子,他们通常都是被认为的差劲生。大多数孩子都是来不及成长就被激烈的竞争淘汰下来了。学生们也没有从内心认同自己的方向,所以总有不求上进的心理。懵懵懂懂中便归结了自己的命运。

这两位穿着时尚的小伙子似乎在无耐中也焕发出不甘。这是多少无辜的青春所遭遇的寒冬,他们要想赢得夏日的阳光,必须要具有顽强的心志。

思绪 80cm×65cm 布面油彩 2012

清风 80cm×65cm 布面油彩 2012

戒 100cm×80cm 布面丙烯 201

途 80cm×65cm 布面油彩 2012

古风堂 380cm×260cm 布面丙烯 2012

我没有确切了解高碑店的历史,隐隐绰绰中感觉到这是一方有些年代的经商老地儿,否则怎么会叫“店”呢?不管如何如今的高碑店却是象征着古典家具文化一条街。曾经轰轰烈烈地倒卖着中国老家具,而如今却依然是如火如荼地“弘扬着传统文化”。走入这条街的人大都是有敬畏感的,敬的是这古典文化的架式与作派;畏的是没有辨别真伪的火眼金睛。

“古风堂”却是令我心里踏实的店铺之一。他们经营中、外老家具。其实这也算作一种文化交流,但是心头总有一种隐隐的悲情。有多少人活跃在这条生意线上,却全然难知自己经手背后的荒凉,商人们面临着的是资源性不可再生危机,而我要表达的是一种文化悲悯之情。

焦望的农夫 50cm×60cm 2004年 布面油彩

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一位内外统一的老实人。

这是我在甘肃农村画的一幅农民肖像,他正在关切着门外的孙子和他经营的小生意。明媚的阳光洒在他的脸上,随即又渗入他的心田,但他并不显得安详,他正焦虑地守望着自己的家园。

老段 60cm×50cm 布面油彩 2005

老段个头矮小,但很敦实,他总会绽放出善意而无声的笑容,面对他的笑是一种享受,因为他笑得很纯粹、很祥和。他不善言却让人很容易“吸收”到他每一个神情的滋味。儿子在内蒙当屠宰工,老段煞是自豪。在他的眼神里充满了远眺的希冀,他微微颤动的嘴唇似乎诉说着无可克制的屈服,干裂的嘴角隐藏着几分欣慰。

善言者60cm×50cm布面油彩 2005

有心计,不屈不饶、能言会道。眼前这位戴着高度近视镜的老汉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是我每年春节前都在岳父家见到的亲戚。他每年都要辛苦地从百里之外乘火车给岳父家挑来自制的豆腐,换得一些回馈为家里过一个好年。我想这样说恐怕或多或少是冤枉了人家的一片好心。

我是农民出生,尤其不能这样想。2005年春节过后我特意来到老汉的家里为他画像,我被老汉从机智中透出的几分憨厚而感动。勤劳是每一个农民的本分。

心理上的乐观和意志的坚强,使我对他增加了格外的敬意。

翅 60cm×50cm 布面油彩 2010

这是中国美院油画系的一位留学生,他来自加勒比海的一个岛国。选择画他的兴趣点除了他的形象和肤色特征外,还有对他来自遥远国度的神秘以及对他肩负使命的联想。我把他的座椅架在模特台上,增强了高远之势。在他俯视的目光中闪现出忧郁、眷恋和抱负之类的意境,他胸前的墨镜似乎也暗示了他眼界的辽阔。

感受是画画的真实动机,也是作品的本质意义。只有感受才能使视觉中的图像梳理为有价值的形式。有价值的形式即是绘画语言中包含着的心理和情感信息,一旦这种信息被人解读且感动,便会上升为情感的力量支撑着作品的生命。

通常我不会直接描摹视觉的图像。因为当我们的视觉缺少精神心理和文化意识参与时,只是一个物象的呈现,这个时候只能画我们看到的存在,包括明暗、光影等客观现象的机械式“扫描”。

画深肤色的人,我是第一次。在西方油画传统中也并没有太多的表现。画他时我脑海中浮现出鲁本斯画过的一组黑人头像习作,如果说我不甘心囿于西方形式语境的话,那么我更要摒弃自然图式的“牢笼”。在画面中我减弱了明暗对比和光影对形的模糊效果,强调线性的平面图式,以契合文化心理上的亲和感,强调了油画笔意的表现性。比如:把他浓密的绒发和胡子独立于明暗之扰,以及表现眉毛和睫毛斜出肌肉的“痛痒感”等等,努力使颜料与笔触具有“神经”的质地。他汗衫上有翅膀的图案最终启发了我画意的延伸。

阿依古丽 60cm×50cm 布面油彩 2006

家兄60cm×50cm 布面油彩 2013

画画犹如谈心,越是家人越是嘴里无话可说,特别是兄弟之间更是羞于出口。画家兄是我鼓足了勇气所为,生存的沧桑已然写满了他并不年老的脸庞。但是家兄是个内心乐观的人,在他的脸上信心突围着残酷的现实。梦想永远是人生的旗帜,而身心却在时光的鏖战中慢慢投降。

甲子 60cm×50cm 布面油彩 2010

远行的喇嘛 60cm×50cm布面油彩 2011

倾斜的地平线 60cm×50cm 布面油彩 2012

我在福建武夷山画了一个在武夷学院学美术的西安学生。小伙子俊朗的面庞下隐藏着不易觉察的神情,这便是我的画意所在。

面对 60cm×50cm 布面油彩 2013

目光 80cm×65cm 布面油彩 2013

龙脉 190cm×200cm 布面油彩 2008

穿纱裙的女孩 100×80cm 2005 布面油彩

坐法式椅的男孩 100cm×80cm 布面油彩 2007

桃子 40cm×30cm 布面油彩 2012

石榴 39cm×23cm 布面油彩 2013

梨 40cm×30cm 布面油彩 2000

在他心里眼里,万物有情。

他体会生,体会伤,体会坚韧和蔫萎。

记起,他望着桌上的梨,说:多像依偎着的一家人。

那是2000年,当时他在央美进修,住在花家地西里,奔波于京津两地。一个周末,我带孩子来京团聚,他在灯光下画了这三只梨,一串家门钥匙,一封台湾陈先生的来信。玉龙牌小木柜至今还在用着。(张宏芳2017.6)

白菜 60cm×50cm 布面油彩 2012

白菜,大素也;帮白叶绿如璧似玉。然身价微廉,少人惜之;尽寒月满目皆翠,孰睹寂心。唯百姓越冬众储之。

或墙头、或院角,皆肃穆而立,严阵以待。虽日渐蔫萎,但帮茎不辱。悲怜之隐顿袭愚心,生命之脆忍万物皆同;窥物犹人,潜情于画。

处欲世俗井,然求朴真之切;巧考晋民谐称百财,虽俗犹慰也。怀仰墨国神韵,纵颜遒笔,寻迹天机。绘事功养,责命于心;愚浅尝而喜,得意忘形矣,恳师友斧之。

女孩 33×24cm 素描 2013

岳母 33×24cm 素描 2010

自画像 33×23cm 素描 2012

资料提供 | 张宏芳

摄影 | 牛志刚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冯佳琪 宫未

来源:头号书虫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sxdt.com.cn/show-43-19579-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是他在大同居住的第三个年头,宜居的气候和厚重的文化,让他决定...更多

2024-06-25 11:16:21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协创作基地挂牌仪式在灵丘举行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

5月30日,大同市作家协会、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灵丘县文联、灵丘县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会员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灵丘博物馆、黑龙河村民俗博物馆、北洋小学、水乡小院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更多

2024-06-02 18:04:50
活动预告 ▎“4•23世界读书日”诵读展演活动

活动预告 ▎“4•23世界读书日”诵读展演活动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市民读者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素养,推进书香大同的建设,打造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新名片,特举办浸润书香 ...更多

2024-04-22 19:05:52
大同的九龙奋月铜火锅曾经为国礼,你造吗?

大同的九龙奋月铜火锅曾经为国礼,你造吗?

  九条飞龙栩栩如生在一片金色的云光里盘旋,祥云环绕在周身上下,龙首昂扬抬头望月,龙身摆动连续相随,此情此景,让人不由惊叹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些巧夺天...更多

2016-07-04 09:56:00

大同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文旅融合精品项目

非遗手工、汉服租赁、个人艺术、木制马车……走进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一个个富有历史气息的文化符号扑面而来。更多

2024-04-11 11:08:39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更多

2024-03-07 23:24:11

杨俊芳 | 《夜幕将至》:纠结的乡愁与现代文明...

在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包揽“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迷影选择荣誉”“桐叶荣誉”三项殊荣的电影《夜幕将至》已定档于1月12日...更多

2024-01-05 11:58:58

文化大同的美丽图景—《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堪称是现象级的,媒体将其称为“大同文化宝典”;文史学者要进认为,《古都·大同文化...更多

2024-01-05 11:56:16

《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正式发布

历史的回响,千年的印记。17日上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大同知名文化人士崔银主编的《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首...更多

2023-12-19 20:37:18

活动预告丨12月2日平城讲坛:《梦里穿行 情铸诗...

讲座主题《梦里穿行 情铸诗心》一个梦境,点燃了诗的灵魂。心的悸动,跳跃成《溪月清吟》,情的驿动,凝固在字里行间。真诚...更多

2023-11-30 17: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