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趟出高效农业示范路

 2008-11-29 14:43:02  来源:大同新闻网  编辑:admin  关注热度:

     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土地的集并和流转是必要前提。土地集并和流转带来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广灵县曹庄村53户农民把80亩承包地流转出来,由甸顶山农牧有限公司实施玉米套种黑木耳立体栽培,亩收入由过去的七八百元增加到1万多元,部分农民在获得地租的同时还转到公司做农工,这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塞外的初冬寒气骤升,而位于广灵县南村镇南村的黑木耳生态科普示范区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占地300亩的园区内车水马龙,一幢幢、一排排高标准的大棚迎风矗立,农工们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菌种生产区建设扫尾工程。甸顶山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恒旺向笔者介绍说,园区规划为四个小区,总投资2400万元,建设期分3年完成。2008年,投资600万元建成占地60亩的菌种生产区,建起养菌大棚80座,菌袋生产车间300平方米,无菌室120平方米,液体菌种车间120平方米,技术培训室60平方米,原料库1300平方米;2009年将投资800万元,完成100亩的大田栽培区和200座大棚出菇区的建设;2010年再投资1000万元,完成产品加工区的建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明年可带动农户400户,种植黑木耳600亩,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3年后,黑木耳将成为广灵农业的支柱产业,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貌不出众、憨实淳朴的刘恒旺出生于广灵县西北部甸顶山脚下的刘家沟村,他在山里长大,和家乡的一草一木结下不解之缘。虽然在外从事了十多年保险工作,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依然有增无减。每次回乡探亲,他都要这里转转,那里看看,看到家乡依然是传统的耕作方式,乡亲们只是解决了温饱,他有一种难以言状的隐痛,并萌发了返回故土改变家乡面貌的念头。

    2000年,刘恒旺毅然辞去待遇优厚的保险公司的工作,返回故里开始创业。先是养起700只绒山羊,2002年又承包了甸顶山3万亩荒山荒坡,栽植油松、落叶松和柠条2万亩,使荒山秃岭植被得到恢复。从2004年4月注册甸顶山农牧有限公司伊始,他就把目标选定在带动农户实施集约化、产业化生产,通过生态建设、特色种植、旅游开发引领乡邻共同致富奔小康上来。儿时上山采集天然富硒黑木耳抑制克山病的经历,启发他走向东北大森林,去探寻人工栽培黑木耳的途径。2006年,他从吉林省敦化市引进了固体制菌栽培黑木耳技术,很快获得成功。广灵有效积温低、温差大,并且干旱、多风,恰恰适宜于菌类尤其是黑木耳的生成。

    然而,刘恒旺并没有就此满足。传统工艺和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远远满足不了带动农户大面积种植的需求。经过进一步考察,终于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找到了处于领先地位的同种源液体制菌新技术。刘恒旺的执著和真诚打动了在黑木耳栽培技术上颇有建树的高级工程师柳盘山,柳工带着爱徒杨占清一起来到甸顶山农牧有限公司,共同开创了运用液体菌种技术生产同种源黑木耳的新路子。

    2008年,甸顶山农牧有限公司以每亩260元租金从53户农民手中流转土地80亩,在梁庄乡曹庄村建起玉米套种黑木耳立体栽培基地,种植菌袋70万袋,产出干木耳近3.5万公斤,亩收入1万元。实践证明, 露地人工栽培黑木耳可使资源循环利用,玉米芯、秸秆、玉米可做食用菌原料,黑木耳菌糠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培肥土壤,并形成互补生产条件,玉米可为黑木耳遮荫、防尘、防风、保湿,有利于黑木耳的正常生长和安全越伏,喷灌黑木耳的水又可灌溉玉米,有效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液体菌种生产同种源黑木耳新技术,产出的黑木耳展片率高、肉厚、口感好,优于目前市场流通的其他地区的产品。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使农业的现代化成为现实,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梁庄乡梁庄西堡村农民高斌龙自有承包地16亩,又转包其他农户10亩农田,但传统生产方式总是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境地,每亩收入七八百元就是好年景了。今年他试种2亩玉米套种黑木耳,产出干木耳900公斤,收入2万元,还收获玉米700公斤。现在他自己又到公司当了农工,每月上满班可获工资收入1200元,家里农活也雇起了零工。曹庄村村民柴恩今年玉米套种黑木耳1亩,收获干木耳500公斤,还进公司当了车间主任,每月收入1500元,亦农亦工,如愿走上富裕之路。如今有53名农民在甸顶山农牧有限公司上班。

    在示范带动的同时,2008年甸顶山农牧有限公司又在南村镇南村村流转了300亩土地开辟了黑木耳生态科普示范园,每亩租金200元,租期12年。园区建设一期工程进入扫尾阶段,近期将投入试运行。对于黑木耳栽培进入农户大面积推广,刘恒旺充满信心。

    采访中,无论是董事长刘恒旺,还是聘来的专家柳盘山、杨占清,以至接触到的农民群众,都对广灵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赞不绝口。甸顶山农牧有限公司发展黑木耳这一高效产业,从立项、筹资、土地流转到技术引进、技术培训,县委、县政府都给予大力支持。两年时间,为公司协调贷款380万元,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贴息优惠;培训技术人员50多人,赠送科技书籍50套、光盘100套。县里还专门颁发聘书,聘请柳盘山为广灵县食用菌产业化发展顾问。“县政府将不遗余力地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带动更多的农民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代县长郭占宝如是说。

    11月6日,江苏大学教授朱金华来公司商讨合作开发液体制菌固态发酵全自动生产线事宜,县委书记刘振国、代县长郭占宝专程赶到大同火车站,提前半个小时等候接待。当朱教授刚一出站,接到县领导献的一束鲜花时,让老人产生一种宾至如归的融融暖意。

    目前,梁庄乡、南村镇都已积极行动起来,发动农民群众流转土地,集中成片土地大面积推广玉米套种黑木耳。甸顶山公司员工高养利打算返回家乡南村镇莎泉西堡村,流转土地60亩,明年实施50亩玉米套种黑木耳立体栽培示范,带动村民走绿色崛起之路,尽快步入致富行列。梁庄乡党委书记发动乡干部带头搞玉米套种黑木耳,近期将到甸顶山农牧有限公司考察菌种生产状况,签订供需合同。

    “甸顶山农牧有限公司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走出了一条带动示范之路,明年全县在9个乡镇全面推广玉米地套种黑木耳栽培技术,使更多的农民增产增收。”县委书记刘振国信心满怀地说。 陈军 苏子旭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sxdt.com.cn/show-9-6309-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2025年博鳌国际康养文旅大会(大同)高峰论坛媒体见面会举行

2025年博鳌国际康养文旅大会(大同)高峰论坛媒...

5月8日上午,2025年博鳌国际康养文旅大会(大同)高峰论坛媒体见面会在大同黄经世家中医康养小镇举行,会议介绍了本次大会的总体安排、参会邀请以及预期成果等情况。更多

2025-05-09 11:47:59
千兆入户暖平城!大同联通“无忧宽带”五项承诺重磅启航

千兆入户暖平城!大同联通“无忧宽带”五项承诺...

5月1日,大同联通在平城区凯德世家小区广场举行"无忧受理·千兆畅享"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以"三颗心·五项承诺"构建新型数字服务体系,拉开了"让千兆网络走进千家万户,让数字红利温暖平城百姓...更多

2025-05-03 17:56:59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春风送暖,清明将至。在这个慎终追远、缅怀先祖的时节,为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文明新风、倡导移风易俗,大同市民政局发出倡议:安全稳妥祭祀倡导无明火祭...更多

2025-04-02 17:51:00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过《狮子王》!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

2月17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已超过票房120 51亿的《狮子王》,冲进全球影史票房前10!更多

2025-02-17 16:55:26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 55%!春节假期 云冈石窟景区非遗游持续火出圈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到来,全国历史文化名...更多

2025-02-17 16:34:23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研究院拟开展第1、2窟洞窟考古调查工作。为保证游客与文物安全,经研究决定,于2月11日起对第1、2窟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待...更多

2025-02-17 16:33:34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经企业申报、商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第二批“大同老字号”认定出炉,我市6家企业的字号(商标)榜上有名。更多

2025-02-17 16:31:21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在深圳...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3日,由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更多

2024-12-21 08:41:10

重启!云冈石窟第6窟和第12窟重新对外开放!

从云冈研究院传来消息,云冈石窟第6窟、第12窟在经过精心维护和修缮后,于12月16日重新对外开放。更多

2024-12-21 08:31:42

购在大同!让游客把大同美好记忆带回家

漫步大同古城,古老的街巷展现出现代生活与历史文韵碰撞出的新火花,让游客欣然感受老街的潮流新玩法。陈醋店的招牌产品是老...更多

2024-12-05 10: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