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保护,留住文化大同的“根”

 2009-05-12 10:52:16  来源:大同新闻网  编辑:同小新  关注热度:

记者 杨红英 

    正在进行原貌恢复的华严寺初露峥嵘,文殊阁和东西斜廊复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的善化寺不久将向世人展现其完整的唐代风貌,古城墙保护修复工程让“老大同”仿佛与多年未联络的老友久别重逢……为保护古城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为留住文化大同的根,为实现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大同在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站在法律的高度认识
    胡适曾说,能认出一个“古”字,与发现一颗恒星同等重要。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同古城,是大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稀缺资源,它是大同昨天的辉煌,也是今日的财富,更是明天的希望。能在1982年即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说明在全国109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大同在第一方阵。
    面对当前以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城市竞争,拥有这样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大同无疑是幸运的。面对历史文化遗产位于人口稠密、土地成本高的老城区,保护工作难度大的现实,上升到立法的层面上保护古城,则彰显了我市市委、市政府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坚强决心。从1998年的《关于保护大同古城的决议》,到2000年的《大同古城保护管理条例》,再到2008年的《关于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的决定》,依法保护古城的路径越来越清晰,从认知层面变为实实在在具体行动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坚实而有力……
    为了大同的明天谋划
    长期以来,大同以“中国煤都”的品牌闻名遐迩,而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总会有枯竭的一天。煤挖完了怎么办?大同该如何突围?在寻找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大同选择了又一个挖掘不完的“富矿”——文化。
如果说“大同文化”强调的是我市的综合文化实力,揭示的是与城市发展史相始终的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特点的话,“文化大同”则强调了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互为表里的密切关系。这是一种城市发展战略、策略上的定位。而将“文化大同”的着力点放在保护古城、保存城市的记忆,放在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上,放在保护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完整的城市格局、人文社会环境和独特的城市历史风貌上,放在精心打造大同作为北魏王朝都城曾拥有的“皇城气象”上,无疑是留住了城市的“根”与“魂”。
    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
    按照“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的要求,一次让大同城市发展整体水平和文化品位有质的飞跃的大行动,正在大同低调而坚决地进行着!
周边影响文物风貌的不和谐建筑一经拆除,庄严古朴的华严寺让人眼前一亮;历尽沧桑的古城墙正在修复,古都的神韵分明就在那一点一滴、一砖一瓦的修复过程中显露……
    在当今城市的竞争已从单一的经济竞争走向了资源、管理、科技、人才、文化的综合竞争,尤其是在文化已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战略轴心的大背景下,保持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将赋予大同明天迅速崛起的“秘密武器”。 
    依靠创新的精神推进
    在古城保护的过程中,务实创新成为推进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

    转变随之而来:由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局部的简单修缮维护,到如今对华严寺、善化寺和文庙等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原貌修复;由简单的环境治理,到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水准、大同特色”的要求对云冈石窟和恒山悬空寺进行大景区建设,精心打造“中国雕塑之都”的品牌形象,将大同雕塑这张撼人心魄的文化名片推向世界;由保护单体的名胜古迹,到保护旧城里老百姓几代传承下来的1519处传统民居、156条历史街巷,保护许许多多房子在一起呈现出来的完整的风貌,再到整体保护古城、保护旧城内活生生的文化景观等等。这样的转变,带来的是一系列务实惠民之举,打造宜居魅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成为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目标。
    今年,我市名城保护复兴工程更加发力快跑:完成华严寺、善化寺、清真寺、纯阳宫、文庙、关帝庙、帝君庙、法华寺八大寺庙修复工程,完成东小城一期修复工程,基本完成华严寺广场、清真寺广场、鼓楼西街、东城墙修复工程,启动北城墙、代王府、北魏明堂遗址公园、北魏都城三大殿、鼓楼东街修复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无疑会让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魅力指数再一次攀升。
    “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恢复大同古城历史风貌,使大同实现由传统的文化大市向真正的历史文化名城转变。”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城市未来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掷地有声!
    以善待之心避免遗憾    
    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底气,底气是否深厚雄健,不仅在于我们曾经拥有过多少灿烂文化,更在于我们今天还能拥有、感受多少优秀文化遗产。
    于是,以文化之心对待文化,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以善待之心去避免留下遗憾,成为我市古城保护当中的又一务实之举。
    于是,成立专门的大同市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为市委、市政府进行古城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向全社会发出《关于征集古城保护与修复的建议的公告》,倾听来自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声音;开展“老大同忆大同”活动,征集关于大同民俗文化、古城风貌等的相关资料……目的只有一个:还原历史的真实,延续城市的文脉,以一颗善待城市之心去避免历史遗憾,力求“上对得起祖先,下造福于后人”。
    当文化对于打造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大同人感到庆幸。因为在这里,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在青砖黛瓦的古民居里,在曾经金戈铁马的古城墙上,文化,就是一种鲜活的、可以触摸的东西。守着这些独一无二文化元素的大同,有了拒绝雷同、拒绝“千城一面”、彰显自我个性的可能。而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活在这座千年古城的人们,正以难能可贵的文化自觉,将大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成支撑这座城市明天崛起的“实力”。
    “一轴双城,分开发展”,一边是厚重文化浸润的魅力古城,一边是活力四射的现代化新区;一个传统,一个现代;一边是历史文化景观,一边是现代园林景观,一个魅力与活力纵情绽放的全新大同令人期待!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sxdt.com.cn/show-9-7153-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过《狮子王》!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

2月17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已超过票房120 51亿的《狮子王》,冲进全球影史票房前10!更多

2025-02-17 16:55:26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 55%!春节假期 云冈石窟景区非遗游持续火出圈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到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再次成为各旅游预订平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携程平台发布...更多

2025-02-17 16:34:23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研究院拟开展第1、2窟洞窟考古调查工作。为保证游客与文物安全,经研究决定,于2月11日起对第1、2窟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待工作完成后恢复开放。更多

2025-02-17 16:33:34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经企业申报、商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第二批“大同老字号”认定出炉,我市6家企业的字号(商标)榜上有名。更多

2025-02-17 16:31:21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在深圳...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3日,由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更多

2024-12-21 08:41:10

重启!云冈石窟第6窟和第12窟重新对外开放!

从云冈研究院传来消息,云冈石窟第6窟、第12窟在经过精心维护和修缮后,于12月16日重新对外开放。更多

2024-12-21 08:31:42

购在大同!让游客把大同美好记忆带回家

漫步大同古城,古老的街巷展现出现代生活与历史文韵碰撞出的新火花,让游客欣然感受老街的潮流新玩法。陈醋店的招牌产品是老...更多

2024-12-05 10:54:49

活动预告 | 致敬一座城——回望百年 光影留存...

此次阅读分享活动,刘晋川老师将根据时间脉络,以大同城墙老照片为切入点,讲述近百年来大同城墙的沧桑巨变,通过其拍摄的影...更多

2024-12-05 10:48:23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更多

2024-06-25 11:16:21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

5月30日,大同市作家协会、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灵丘县文联、灵丘县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会员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灵丘博...更多

2024-06-02 18:04:50